English

“金字招牌”有利有弊中国电信成功不易

2001-03-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蔺玉红 我有话说

编者按: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电信业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为了忠实记录下中国电信的改革进程,让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电信的最新成就和发展思路,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中国电信集团巡礼”专栏报道。

2月26日,中国电信集团31个省级公司的总经理齐聚北京。当他们和集团公司领导一起盘点完中国电信2000年的经营业绩时,心情很不轻松。

2000年中国电信完成业务收入17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人均维护电话主线数达到330线/人;电话新增用户3596万户,累计达1.45亿户。骨干传输网带宽达到800G,速率提高16倍,国际出口带宽从年初的296兆提升到近2000兆,全国净增互联网用户1282万户,ISDN用户51.7万户。“在目前的环境下,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来之不易。”周德强总经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道出了中国电信在改革中求发展的艰难。

中国电信既是一个老牌子,也是一个新企业。说它是老牌子,是因为它的前身——邮电部邮电电信总局(现称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曾经营、管理过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电信业务。说它是新企业,是因为这一品牌的继承者——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0年5月才正式成立。而今,以前的政府职能已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行使,寻呼业务早已成建制地归到中国联通,移动电话业务则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经营,卫星通信业务则由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经营。现在的中国电信只是一个企业,只经营固定通信、数据通信及网络元素出租等业务,还要接受政府为了扶持其他电信公司而采取的非对称管制。

谈起继承“中国电信”品牌对企业的影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常小兵感触颇深。他说:“绝对是有得有失。‘中国电信’是一份宝贵的无形资产,它在国际上代表了巨大的中国电信市场,但是中国电信市场并不等于‘中国电信’,反过来,这个‘金字招牌’倒让我们承受了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对电信业的怨气。这种包袱有时让我们在前进时感到无所适从。”常小兵表示,如果大家能够理解这一点,也就能够理解中国电信目前所处的生存环境和舆论环境。他说:“中国的电信市场即将对外开放,国内竞争对手日益强大,而中国电信却负担沉重、业务单一、人才大量流失。”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领导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理清了改革思路,确立了未来5年的四大发展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网络结构;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满足社会通信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出发点,改善通信服务。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中国电信开始对自已动大手术,精干主业,实行主附、主辅分离。经过这次改革,14万工作人员、近4000家附属和多种经营企业从中国电信主业中剥离出去。常小兵说,这一举措不亚于当时对中国电信的几次拆分。直接效果是中国电信主业由原来的53万人减到39万人,平均年龄不到34岁。

在改革过程中,服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常小兵说,看一个企业有没有希望,首先要看它有没有变化。中国电信上上下下正在积极改革,但需要一个过程,希望大家能给中国电信一点时间。

但市场不等人。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正在急剧缩小。2000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是3074亿元,中国电信的收入是1710亿元,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55.6%。据预测,2005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将达到9200亿元。中国电信的收入为3000亿元,届时市场份额将不到33%。

“中国电信哪还有什么垄断可言,中国电信不改革还有何出路?”周德强总经理在这次全国工作会议上,当着吴基传部长的面,向全体职工再次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